助力福建某市智慧配电网三级等保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17 17:43:04 行业类型:能源案例 关键词:
图片    

项目概述

福建省某沿海城市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了集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监控、用户双向互动于一体的智慧配电网平台。该平台深度集成物联网(IoT)、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是保障区域电力可靠供应和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确保该复杂融合系统的网络安全,抵御高级别网络威胁,该项目严格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三级标准,依托创云一站式等保服务,完成了从规划、建设到测评的全过程,成功构建了实战化、体系化的安全防护能力。

 
所属行业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

 
等保级别

三级

 
项目地点

福建省某市

项目背景

该智慧配电网平台连接了大量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终端(DTU/FTU)、分布式光伏逆变器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实现了电力的实时调度与用户侧管理。然而,海量物联网终端的接入、云边协同的架构以及对外开放的用户服务,极大地扩展了攻击面,使其面临独特的安全挑战:

  • 边界模糊:传统内外网边界被打破,大量物联网终端暴露在公共网络或专网中,极易成为攻击跳板。

  • 异构环境:平台同时包含传统电力工控系统、云原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策略难以统一管理。

  • 数据交互复杂: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数据频繁双向交互,对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和抗抵赖性要求极高。

  • 合规与实战脱节:虽具备部分安全措施,但缺乏协同联动,无法有效应对有组织的APT攻击。

痛点难题

 

物联网终端安全管控难

数以万计的终端设备固件版本混杂、存在已知漏洞,且难以实施传统安全Agent安装,成为安全盲区。

 

云边协同架构安全能力不统一

中心云平台安全措施相对完善,但边缘计算节点安全防护薄弱,形成"头重脚轻"的安全短板。

 

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平衡难

既要对核心控制指令和用户隐私数据实施高强度加密,又要保证业务处理的实时性和低延迟。

 

高级威胁检测与响应不足

缺乏对跨云、边、端的全局流量进行分析和威胁狩猎的能力,安全事件响应迟缓。

解决方案

创云一站式等保服务团队深入调研后,摒弃"堆砌产品"的传统思路,采用"云地协同、纵深防御、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重点强化实战防护能力。

01

体系化设计与差距分析

深度测绘:采用专有资产发现工具,自动识别并梳理了包括云主机、容器、边缘网关、物联网终端在内的全量资产,形成动态资产清单。

精准对标:基于智慧电网业务流和数据流,进行差距分析,不仅覆盖等保三级通用要求,更强化了对"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和"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的合规性设计。

02

构建"云-边-端"协同纵深防护体系

终端侧(端):与终端厂商合作,推动对存量终端固件进行安全加固与漏洞修复。部署物联网安全准入系统,对所有接入的终端进行身份强认证(数字证书)、端口隔离和访问权限最小化控制,杜绝非法终端入网。

边缘侧(边):在边缘计算节点部署轻量级虚拟化防火墙和主机安全卫士,提供恶意代码防护、漏洞监测和基线检查能力。实施边缘侧微隔离,仅允许边缘节点与指定云服务和控制终端通信,阻断横向移动。

云端(云):在中心云平台核心网络通道部署创云智能下一代防火墙(NGFW),集成IPS、AV、WAF等多种安全能力。关键业务采用应用级加密网关,对控制指令和敏感数据在应用层进行国密算法加密,确保即使网络层被突破,数据也不被窃取或篡改。

03

构建数据驱动的安全运营中心

统一日志采集:部署创云统一安全运维平台(SOC),通过Agent和Syslog等方式,全量采集云平台、边缘节点、安全设备及网络设备的日志和流量元数据。

智能威胁分析: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关联分析引擎,构建了针对电力行业的威胁检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异常登录、异常指令下发、数据窃取等恶意行为。

自动化响应(SOAR):预设10余类安全事件剧本(Playbook)。一旦SOC平台检测到黑客爆破边缘节点,可自动触发剧本,联动防火墙封禁攻击源IP、通知运维人员并生成应急工单,实现分钟级闭环。

04

强化管理制度与人员赋能

定制化制度设计:不仅输出标准的安全管理制度,更针对性编制了《物联网终端安全管理办法》《云平台运维安全细则》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手册》。

实战化攻防演练:服务团队模拟攻击方对平台进行红队攻击,检验防护体系有效性,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团队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项目成果

 

高标准通过等保三级测评

项目以高分一次性通过测评,并获得测评机构的高度评价,成为福建省新型电力系统等保建设的典范。

 

建成实战化安全能力

成功拦截并处置了数起针对物联网终端和云平台的自动化扫描与渗透尝试。安全事件平均响应时间(MTTR)从小时级缩短至5分钟以内。实现了对全网95%以上资产的实时安全监控与管控。

 

实现安全与业务的双赢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业务系统的平均处理延迟未受任何影响。通过云化安全资源和自动化运维,整体安全运营成本降低了35%。

 

形成可复用的经验

该项目沉淀出一套适用于智慧电网、特别是包含大量物联网设备的云边协同系统的等保建设方法论和解决方案,具备极高的行业推广价值。

在线咨询